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

實習天使看《實習天使》

旅生除了「旅生」這個身份,其實同時亦為護士學生。近日開播的《實習天使》引來熱烈討論,內容不外乎劇中的誤導資訊,若是大眾將大台所灌傳的一套當以為真,那便是真護士的災難。姑且勿論當中的錯誤示範,同是實習天使的筆者也不敢在此班門弄斧。此劇雖然很「膠」,但勾起這些年的實習回憶,想藉此分享真。實習天使的心路。
護士這工作無疑是使人迅速成長。別的大學生,可用盡時間參與不同的活動,體驗不同的大學生活;與此同時,作為護士學生的你,已經默默地開始在醫院進行一千多個小時的實習,面對真的病人,真的病例。
雖然同是大學生,但護士學生的大學生涯已開始接觸醫院裡的生老病死,彷彿與大家走上不同的平衡線。
他的手轉動著原子筆,你的手轉動著不同的維生儀器。
他的手拿著籃球參加比賽,你的手拿著生理鹽水幫病人更換;
他的手按壓筆記上的便利貼,你的手按壓著病人的胸腔進行心外壓救人;
我還很記得第一次幫病人做心外壓的感覺,但不幸地最終病人失救,那份身心的疲累與無力感,以及家屬呼天搶地的哀哭,那一幕,我永遠不會忘記。
有人說,想發達的不會想做醫護;
更多人說「前世做錯事,今世做護士」。
雖然護士薪高糧準,但甜頭的底下卻是苦差。
選擇留下來的,大部分是因為一份責任和使命感。
每份工作都有其辛苦之處,就如家家有本難言的經。但醫護這個行業,辛苦的不只是海量的工作,更沈重的是一份責任。大部分工作,做錯了,都是金錢上的損失,最沈重的代價是失業;但醫護,最錯事最沈重的代價,是一條人命,是你和我無法賠得起,也無法補償的人命。失去工作,也不及失去別人的性命來得痛心;一雙原本想救人的手,變成殺人的手,那份內疚和自責,光是想想,已重得難過。所以每天的工作,又怎能不打醒廿萬分精神? 即使是個小學護,即使追更下只睡得四五小時,但每次上到病房實習,身體不得不多擠一點腎上腺素,強行把自己從疲憊身驅中拉直了身子,繼續在病房東跑西跑。如果腎上腺素借了要還,我們這一輩子注定還不清。有時候自己病倒了,還是要以一個病人(加護士)的身份去照顧另一個病人。
護士與病人比例,沒什麼可能達過國際標準的1:6-8,很多時候都要1:12以上,如果有同事call sick leave,情況更嚴峻。由收症開始,忙文件處理,忙聯絡醫生和家屬,忙檢查病人維生指數。到醫生看完病人,又再忙跟進醫囑,忙文件處理,忙維生指數,忙不同的檢查安排,忙天地線的照顧(天線:吊在天花板/鹽水架的維生液,地線:插入身體的不同喉管),忙這又忙那。有天使的地方,不一定是天堂,當病床的使用率高達200%時(本身有30張病床,都可以收到近60位床人,加床加到走廊位),猶如人間煉獄,忙得不得開支,連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。我們每人只得一對手,不足以應付五六十位病人的額外需要, 但遇到不講理的病人/家屬,我們只能苦笑一句「前世做錯事,今世做護士」,為你著想,卻招來責罵,的確灰機,有時甚至有冤無路訴。
雖然工作上有灰心的時候,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動,一份支撐繼續走下去的動力。
看過醫生的你,相信也感受過等了很多個小時,換來幾分鐘會面的經歷,病人見得最多的是護士,但病人需要的是兩者。我們需要醫生診症,醫生也需要我們照顧病人,醫護關係不應是上對下,而是合作的平衡關係,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護士雖然不像醫生可以做「大事」,但護士做的「小事」卻是不小也不少,大家都有共同目標,就是病人早日康復。有時小事可以來得更窩心,有時候小至遞一杯水、換張尿片、一句簡單的慰問,都是幫助到病人的事。每次聽到病人從心的一句「唔該姑娘」,甚至是一句「讚揚」,足以是當天正面工作的力量來源。所以在此呼籲含蓄的你,不要吝嗇每一句鼓勵的說話,對護士,也是對身邊的人。

日期:2015年12月4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